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(2019年版)
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药物不良反应,其中以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(anti-tuberculosis drug—induced liver injury,ATB.DILI)最为多见,危害性最大,也是我国药物性肝损伤常见原因之一,轻者表现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,重者可致肝衰竭,甚至危及生命,部分患者因此不得不中止抗结核治疗,从而影响结核病的治疗效果。为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ATB.DILI的认识及其处理水平,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了“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”。该指南总结了近年来ATB-DILI的最新研究进展,对ATB—DILI的定义、危险因素、发生机制、病理表现、临床分型和表现、诊断、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,同时提出了推荐意见及评估质量等级,为ATB-DILI的规范诊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。
展开部分内容仅可在
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
收藏
分享
【重要通知】 中华医学会版权指南已恢复下载功能,但需将APP版本升级至V7.0.10及以上版本,苹果用户需到APP Store升级,安卓系统用户需要到各品牌应用市场进行升级(如您的手机应用市场未更新,可使用“应用宝”APP进行更新)。 更新完成后在指南详情页点击“获取原文”即可将指南原文发送至您的邮箱进行下载。